|
||||
|
||||
瓯海区慈善总会会长 虞文成
(2012年3月23日温州市瓯海区慈善总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1年,瓯海区慈善总会在省、市上级慈善总会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认真践行宗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募捐总收入达到3533.7万元,总支出2367.68万元,近2万人次困难群众直接受益,为推进和谐瓯海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过去的一年,各级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更加畅通,慈善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总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一、制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慈善事业的工作目标 近几年来,我区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慈善捐款、慈善救助、慈善项目、慈善宣传等都处在全市的前列。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得到加强。为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慈善事业的期望和弱势群体对慈善事业的要求。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制定了《瓯海区慈善事业“十二五”发展思路》(以下简称《思路》),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同意和重视,区人民政府于11月1日正式印发了《思路》。 《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区慈善组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全民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普及慈善理念;发展慈善组织,壮大慈善家队伍;拓宽募捐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做强慈善品牌,完善救助体系;倡导志愿服务,推动义工事业发展;强化自律、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六大目标,并提出了基本政策和措施,要求全区各级党政组织把发展慈善事业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独立地、创造性地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发展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表彰机制等政策法规。《思路》的发布,使我区今后五年的慈善事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规划。 二、召开第二届慈善大会,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区委区政府对我区第二届慈善大会的召开非常重视,把慈善大会的召开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具体事宜。11月3日下午,瓯海区第二届慈善大会暨区慈善总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在区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与市慈善总会会长张林等出席会议。 大会表彰了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区人民政府授予43个单位和31名个人第二届“瓯海慈善奖”。其中瓯海太清宫住持卢阿光、区慈善总会会长吴锡顺获得“慈善事业特别奉献奖”,森马集团获得“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温州金州集团有限公司等18个单位和个人获得“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伟明集团有限公司等17个单位和个人获得“慈善事业贡献奖”,新桥街道办事处等14个单位获得“慈善工作优秀组织奖”,泽雅镇慈善分会等10个集体获得“慈善工作先进集体”,马志通等13位个人获得“慈善工作先进个人”。 区委书记厉秀珍在大会上就慈善工作谈了自己的感想、感受,给参加会议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全区慈善工作者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厉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现有基础,发扬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瓯海的慈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届慈善大会的召开,为今后我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起点,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区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加大慈善募捐力度,进一步拓宽筹募渠道 区慈善总会通过精心组织,搭建募捐平台,抓住重点,扩大募捐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总会的资金实力。 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2011年2月10日,春节上班第一天,区委、区政府便举行“慈善一日捐”启动仪式,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资,为全区起示范带头作用,区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共捐资61.19万元。 充分发挥基层慈善分会在募捐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区通过慈善分会和村工作室共募集资金达到1733.62万元,其中用于全区统筹救助使用的资金203.73万元,由各分会和村工作室使用的救助金1529.89万元,分会成为慈善募捐的主力军。 做大定向公益捐资。2011年定向捐资主要有助学、助困、大病救助、公益项目等,在“我要圆大学梦”助学项目中,丽岙华侨张智武先生等个人和温州金州永强慈善基金会、陈傅良慈善助学基金等集体积极参与,捐资助学获好评。2011年全区企业定向用于扶贫和各类公益事业的捐资达到404.42万元,并全部根据捐资者的意愿用于规定公益项目。 推进冠名基金的壮大。2011年我区建立了200万元的“同德医疗援助基金”,每年10万元用于补助在同德医院就医的困难患者;并建立了一次性资金到位的38万元的永利助困基金、10万元的冠盛助困基金、15万元的总工会助困基金、5万元的政协扶贫基金。使全年冠名基金收入达到124万元。在助医、助困、临时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续办好“慈善爱心超市”。2011年接收了大量物资,除用于本区贫困人口的救助以外,捐给省“残运会”和外市的物资达到442万元。 2011年,全区捐赠收入2826.96万元,慈善基金安全增值达到595.08,加上其他收入,合计达到3433万元。2011年为我区慈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森马集团、力西特集团、瓯海农村合作银行、金州集团、伟明集团、温州豪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温州永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瓯海太清宫、温州崎云度假村有限公司等。全区捐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共25家,5万元以上的共15家。个人捐资5000元以上的共28人,华侨张智武和李社潮身在国外,心系家乡慈善;金志美先生已连续八年在新春开业时带朋友到总会捐资;区工商局退休干部林步森自03年开始每年到区慈善总会捐资,他还多年结对资助一位孤儿;市广播电台退休老人陈时钱,尽管体弱多病行走不便,但总是省吃俭用,将省下来的退休金捐给慈善事业。以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我区的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大爱精神值得全区学习和发扬。 我代表区慈善总会对他们的善举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四、不断完善救助项目,进一步做大“爱心瓯海”品牌 区慈善总会针对我区实际,认真开展“爱心瓯海·情暖万家”六项行动,把“爱心瓯海”品牌越做越大,不断完善品牌救助项目。 开展“爱心瓯海·关爱青少年”行动。2011年区慈善总会对239名大学生、146名高中生、463名初中生和467名小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1000元和500元的资助,资助总金额达到217.27万元,加上各分会开展的各类助学活动,全区助学金额达到290.22万元。 “我要圆大学梦”活动是慈善助学的品牌救助项目, 8月26日,瓯海区2011年“我要圆大学梦”慈善助学暨助学先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会议表彰了瓯海区慈善助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39名贫困大学生获得慈善资助,22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获得“慈善成才奖学金”。同时,区慈善总会和教育分会共同出资98.8万元对小学、初中、高中的1076名学生进行资助,并将困难家庭的新居民子女列入资助对象。“我要圆大学梦”助学项目荣获温州市第二届慈善奖。温州金州永强慈善基金会和瓯海区慈善总会陈傅良助学基金被评为“温州市爱心集体”;张智武先生、姜玲娟女士、林美美女士、丁建秋女士、黄连盛先生、陈国强先生被评为“温州市爱心使者”;瓯海区工商联金永芬同志、梧田中心校张松权同志、瓯海区慈善总会郑旭群同志被评为“温州市先进助学工作者”。 孤儿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作为慈善助孤品牌项目的 “伟明暖冬大团圆活动”已经是连续开展了三年。该活动资金由伟明集团建立的200万元“伟明慈善助孤基金”提供,该基金每年12万元,帮助我区孤儿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其中,小学至初中的学生每年生活补助金为1200元,高中至大学的学生每年2400元,一直资助这些孩子到大学毕业。2011年,我区57名孤儿受到资助,“伟明暖冬大团圆”助孤项目荣获市第二届慈善奖。 “六一”期间,区慈善总会和妇联还联合对我区13个镇街的留守儿童、贫困孤残儿童、春蕾女童进行慰问。 开展以大病救助为主的“爱心瓯海·危急救助”行动。2011年区慈善总会继续加大对大病临时救助的力度,将区慈善总会大病救助最高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为保证慈善资金使用的公正、公开、透明,总会在各分会的配合下,开展了全区性的“长期卧病在床”患者和“尿毒症”患者入户调查,并对其中生活特别困难的128名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和108名尿毒症患者进行了慰问和救助。全年区总会支出大病临时救助金152.91万元,各分会支出184.75万元,合计达到337.66万元。 开展“爱心瓯海·慈善解困”和“爱心瓯海·夕阳红”行动。努力办好“爱心超市”,为企业搭建爱心的平台,发动企业为“爱心超市”捐献物资。为全区低保户、特困户和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爱心卡”5000个,发放各类生活物资近100万元。临近春节,区慈善总会和各慈善分会普遍开展新春慈善年夜饭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欢乐。全区各级慈善组织共设慈善年夜饭220桌,为2000多名群众、职工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1月10日开始,区慈善总会和各分会开展全区性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慰问1200多户低保户、特困户、困难“三老”人员、新温州人特困家庭,慰问金90多万元。 敬老月期间,全区各镇、街慈善分会普遍开展了关爱老人送温暖活动,使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区义工分会在敬老月期间,广泛动义工在全区范围内以”爱驻夕阳,关爱老人“为主题的系列敬老活动。各慈善分会义工站陆续组织义工在当地村居开展形式各样的助老活动,动员社会的力量,关注关爱老人,树立敬老之风,促进我区社会文明。同时,2011年全区的慈善组织还开展了“关爱功臣”、“慈善助残”两项行动。 五、创造良好慈善氛围,进一步推进慈善文化传播 慈善宣传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区在2011年的慈善宣传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报一网一信”和“两个主动”。“一报”是《今日瓯海》慈善专版,在区新闻中心的支持下,努力办好《今日瓯海》慈善版,全年出版24期。“一网”是指“瓯海慈善网”。及时更新慈善信息和公告,反映了区慈善总会的工作成绩,营造了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2011年更新150余条信息。“一信”是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量达到12100条。 “两个主动”一是主动向上级慈善报刊投稿。共向《慈善》《浙江慈善》《温州慈善》等投送30余条相关稿件。二是主动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其中温州日报刊登6篇瓯海慈善相关信息,温州都市报8篇,温州商报5篇,温州电视台播出瓯海慈善相关视频4条。 六、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建设 2011年,我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建立了“义工慈善分会”、“教育慈善分会”和娄桥街道玕南村慈善工作室,区慈善分会增加到23个,慈善工作室增加到2个。 区慈善总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于201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了义工分会,在全区各慈善分会建立21个义工站,招募了22支义工队伍,初步形成总会有义工分会、镇街道有义工站、村居有义工队的三级义工网络。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立义工队伍38支,开展义工活动达650次,累计活动次数1385次。特别是医疗义工队,2011年共组织义诊活动15次,出动义工502人次,为3300多名群众免费送医送药,荣获浙江省慈善奖。 在慈善教育分会成立之初,全区部分爱心企业、各校师生纷纷献出爱心,捐资达300多万元。分会成立后,对全区学生、教师中因病、因灾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依照病情轻重、家庭情况给予困难学生、困难教师给予3000-10000元不等的救助。教育慈善分会还和区慈善总会共同出资,将小学、初中的助学金分别从300元、500元提高到500元和1000元,教育分会本年度共支出76.53万元。 为了传播现代慈善理念,播洒慈善的种子,充分发挥村慈善工作室在基层的影响力,区慈善总会在南白象街道白象村开展“慈善爱心好婆婆”、“慈善孝心好媳妇”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双心”活动)。此次评选活动以家庭为单位,从最敏感的婆媳关系入手,用身边的典型来感动和教育广大村民。11月28日区慈善总会“慈善爱心好婆婆”“慈善孝心好媳妇”评选活动试点现场会暨白象村慈善工作室“爱心好婆婆”“孝心好媳妇”表彰大会在南白象街道白象村文化活动中心召开。会上对“慈善爱心好婆婆”和“慈善孝心好媳妇”进行了通报表彰。会后,区慈善总会有关领导和白象村慈善工作室有关同志一起带领着腰鼓队,一路敲锣打鼓把奖品和奖牌送到了每个获奖者的家中,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 随着基层网络组织逐步壮大,总会大力开展分会和村慈善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提高慈善工作队伍素质。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慈善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区的慈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的慈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瓯海区慈善事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提出的各项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全民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打造“爱心瓯海”慈善品牌,进一步推进瓯海慈善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开展慈善宣传,加强慈善文化传播 要加强慈善宣传阵地建设,普及慈善文化,增强群众的慈善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慈善自觉性,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2012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大力宣传和贯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瓯海区慈善事业十二五发展思路》,认真落实《思路》提出的各项目标;要继续与区新闻中心合作,办好《今日瓯海》的慈善专版,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好人好事,及时发布慈善信息;做好瓯海慈善网站改版,及时维护更新,及时公布慈善收支,使之成为群众及时了解慈善动态的信息平台;运用手机短信平台,定期给会员和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发送慈善格言,并及时发布重大信息,以保证慈善信息能及时、迅捷地传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及时送报慈善新闻,进一步扩大我区慈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慈善光荣,参与慈善高尚”的社会氛围。 二、大力开展慈善募捐,夯实慈善基础 募捐是开展一切慈善救助的基础,只有募集更多的善款,才能做强做大慈善事业。要进一步拓宽募捐渠道,扩大募捐范围,开发慈善资源,形成以“慈善一日捐”为先导,以冠名基金为主导,以全社会参与为基础的募捐长效机制,确保达到全年各类慈善捐资2500万元,力争3000万元的目标。 一是要在 “慈善捐赠月”期间,各街道(镇)、各系统、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在全区掀起献爱心的高潮。二是要大力发展冠名基金,不断扩大冠名基金的规模,各街道(镇)的慈善分会要加强与所在地企业的联系沟通,建立乡镇级的各类形式的慈善冠名基金。三是继续倡导公益定向捐赠,动员企业投身“六城联创”活动,为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四是发动企业和个人向“爱心超市”捐献各类物资。五是在“瓯海慈善网”改版后增设网上捐赠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奉献爱心。 三、开展“爱心瓯海·情暖万家”六项行动,不断加大救助力度 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最基本落脚点,要不断创新救助理念,扩大慈善救助范围和规模,要以助学、助医、助残、助老、助困、赈灾为重点,开展“爱心瓯海·情暖万家”六项行动,使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更多关爱。一是关爱青少年行动:联合十部门继续开展“我要圆大学梦”慈善助学活动,要资助250名左右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和1000名中小学生,继续将新居民子女列入助学对象;继续做好关爱孤儿工作,与伟明集团、伟明慈善分会共同办好“伟明暖冬大团圆”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爱的慈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六一”国际儿童节对100名家庭困难的儿童进行慰问。二是危急救助行动:要加大对大病的救助力度,实行区、街(镇)、村三级慈善组织对大病救助的不同要求和目标,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对区内外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给予迅速有效地救助。三是慈善解困行动:要努力办好“慈善爱心超市”;在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慈善年夜饭活动;为全区低保户解决参加“新农合”的个人出资部分。四是夕阳红行动:重阳节开展助老慰问;组织义工为敬老院和“空巢老人”服务。五是关爱功臣行动:利用三八节、五一节、七一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对“三老”人员和生活困难的老先进人物的慰问活动。六是慈善助残行动:对特殊教育学校给予办学上的经费支持;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慰问和救助;组织义工为残疾人服务。 四、探索新思路,推动慈善工作创新 如何面对公益慈善的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是我区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12年要在慈善工作中努力探索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道路。 一是创新慈善项目,要向全区推出一些慈善救助的新项目,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模式,推动慈善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二是联合区妇联开展“慈善爱心好婆婆”和“慈善孝心好媳妇”的“双心”评比活动,推进孝德文化建设;三是建立“学雷锋慈善道义援助基金”,弘扬社会道德;四是开展“造血型”救助新模式的试点工作。 五、发展义工组织,广泛开展义工服务 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发展义工服务组织,建立完善义工服务工作网络,促进义工服务的快速有序发展。推广和完善义工注册制度、培训制度、时间积累制度、绩效评估制度、表彰制度。各慈善分会要普遍建立义工组织,引导和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在校学生参加义工活动。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敬老扶助、优抚助残、环境保护等形式为重点,努力打造社会大众参与的慈善平台。继续办好“慈善义诊列车”,为更多的群众服务。争取创立“义工事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推动义工服务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继续加强分会的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爱心社区”争创活动,认真做好村居建立慈善工作室的发展工作,逐步形成区、街、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要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总会《章程》及有关财务制度管好用好慈善资金,做到合法、合理、公开、公正、透明;要不断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慈善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今日瓯海》、瓯海慈善网、瓯海慈善时讯等公开慈善各类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