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月26日,瓯海区慈善总会召开全区慈善基金规模倍增推进年总结表彰会暨工作例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推动落实。瓯海区慈善总会会长张纯一、常务副会长许世滋、副会长金爱云出席会议。 全区13个镇街慈善工作分管领导、慈善分会具体负责人,先进慈善工作室代表和优秀慈善工作室主任等参加会议。 今年,区慈善总会持之以恒推进“慈善五大倍增行动”,将“慈善基金规模倍增”作为全年重点,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年初提出的目标得到了实现。新增共富基金规模6060万元。大力实施慈善基金“三百工程”,即百村共富帮扶基金、百企共富帮扶基金、百个爱心微基金。村社慈善基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社共富(帮扶)基金从去年年初的99支增加到186支,基金覆盖率为99.5%,新增基金金额1151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范围进一步拓展。募捐活动引向深入,活动覆盖面扩大,让更多的干部群众、爱心企业和各界人士参与到一日捐中。大众慈善氛围得到进一步营造。依托“中华慈善日”“慈善大会”等活动载体强化宣传,“人人向善,人人乐善”的风气愈发浓厚。慈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部分镇街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慈善工作的领导负责,职能科室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在今年的基金倍增推进中,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瞿溪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慈善工作,根据村社经济规模大小制定慈善基金募捐金额,注重全民发动,全年14个慈善工作室共收到90万元善款,增长91.5%;郭溪街道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主要领导带头捐款,村社参与率100%,并借助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契机,发动乡贤、企业家捐献爱心;仙岩街道社帆村慈善工作室主任翁积银利用各种会议、活动等场合,宣传慈善理念,和村两委率先垂范、带头捐款,村里慈善氛围浓厚,群众参与面广;潘桥街道马桥村成立“情暖夕阳”养老慈善基金,发动村里乡贤、企业家、村民、党员等大力捐助,并成立义工队,营造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泽雅镇林岙村改变传统习俗,将老人祝寿分红包的钱以慈善基金的方式捐到村慈善工作室,用于老人集体做寿、开展慈善帮扶活动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汇聚了推动瓯海慈善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现场,瞿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卢意如、仙岩街道社帆村慈善工作室主任翁积银和潘桥街道马桥村慈善工作室代表罗众谊作了交流发言。 大会对娄桥街道安下村、梧田街道十里河社区等10个先进慈善工作室,周淑琦、潘飞如等10位优秀慈善工作室主任予以表彰。 大会还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下一阶段我区慈善工作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要求等,加强义工队伍建设,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开展“爱心瓯海·情暖万家”迎新年活动,进一步做好低收入人群救助帮扶工作。 “现在的慈善工作面临着变革和转型。行善的领域、行善的主体、救助的模式、募集的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行善的领域由传统的社会救助领域向科、教、文、卫、体、生态等社会建设领域转变;行善主体由少数人做慈善的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救助的模式由单纯的生存救助向发展救助、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转变;慈善募集由线下动员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张纯一与在场人员谈论当前慈善面临的变革形势。针对明年慈善工作,他指出,下步要扎实开展慈善品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以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动力,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五大倍增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慈善品牌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提升一批传统项目、创新一批特色项目、打造一批品牌项目。促使传统救助帮扶向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高质量完成瓯海“慈善事业五大倍增行动”计划。要不断培育慈善新动能。通过广泛发动乡贤、企业家、侨胞、爱心人士参与慈善,将“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延伸到千家万户,力争区本级“慈善一日捐”规模达到300万元以上。通过持续实施慈善基金“三百工程”,通过定向捐、冠名捐,不断做大基金规模。要切实提升救助精准水平。通过建立“总会、分会、工作室”三位一体的慈善救助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级慈善组织职责,拓宽慈善募捐渠道,提高慈善精准救助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义工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义工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强城有我,义工同行”主题系列服务活动。持续关注社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义工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精准开展公益服务,打造义工服务精品项目。要持续推进慈善文化建设。以“慈善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宣传慈善典型,讲好慈善故事,打造一批慈善文化实践基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