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关注
慈善新闻
热点关注
八方慈讯
慈善影音

不忘初心来路 不负人民重托   —— 专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
时间:2023-03-02 来源:慈善公益报 作者:李希金 字体:[ ] 分享到:
0

和着春天的脚步,伴着新时代的节拍,我们又将进入全国两会时间。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两会历来被誉为中国政治的“风向标”,经济的“晴雨表”,民生改善的“推进器”,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基本走势与发展状况,因而备受世人关注。盛会当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带着这一问题,本报近日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进行了专访。

慈善公益报:首先祝贺您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上肩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履行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请您谈一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孙 达:很荣幸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身份、政治荣誉,更代表了一种光荣而神圣的政治责任。我将以此为激励,在这一新岗位上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积极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首先要把提高政治站位作为立身之本,并将其自觉贯彻到履职尽责的全过程。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履职思路高度聚焦到二十大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不移地把二十大精神落实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其次,要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全面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与诉求,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要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真切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总在身边。工作中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坐得住、听得进,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努力当好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坚持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优良传统。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受益者,人民群众是我们提高建言资政能力的真正源泉。

总之,我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协委员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以出色的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

慈善公益报: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孙 达:医药卫生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幸福和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我们常说“身体好则生活好”、“身体强则国家强”,就是这个道理。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分级诊疗制度加速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为构建有序就医诊疗的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尤其是在近三年来,党和国家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住了多轮病毒变异的冲击,最大限度降低了重症率和病亡率,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乙类乙管”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抗击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他曾多次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强调,一定要把中医药“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相叠加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全社会需要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医药事业也必将大有作为。

慈善公益报:您目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您认为我们将以怎样的措施来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这次全国两会上,您将关注医药卫生领域和慈善领域哪些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将如何开展调研并提出相关提案?

孙 达:慈善事业是一项光明事业、美好事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是慈善事业的最好写照。

在我看来,医药卫生与慈善公益事业有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为人民服务。更具体点说,前者主要是为患病群众和人民健康服务,后者主要是为困难群众与人民幸福服务。放在更大的格局里,两者都是促进社会保障、推进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武器。

在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一年多来,积极协调相关资源,致力于为慈善工作增添更多中医药文化光彩,也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更多慈善元素。比如我们创立并实施的“医疗科技助力健康”“中医振兴工程”“爱卫新生”等项目,就是慈善组织携手现代医疗、医药科技企业,以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民生、回馈社会,助力“健康中国”与“中医振兴”战略,努力服务于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项目除去持续开展传统医疗设备慈善捐赠活动外,更将目光锚定在不断提高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药诊疗标准化水平,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必将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与全体爱心人士和慈善工作者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理想目标。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增强公民慈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慈善氛围,营造更加健康的慈善生态。在社会大众层面,通过广泛宣传,让慈善文化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注慈善、投身慈善的良好氛围;在慈善组织层面,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社会公信力,使慈善事业真正成为“透明口袋”;在政府管理层面,可以通过精神激励和政策鼓励,大力培育社会慈善意识,动员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这三个方面真正形成了合力,慈善事业就有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最近我正在认真准备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慈善法的有关意见建议,起草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医保促进中医药发展”“推进AED普及与急救联动”等相关提案,为更好地履职尽责作准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