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病发4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可达50%以上,医学界称之为‘黄金四分钟’。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置AED设备,能大大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孙达告诉记者,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多达54.4万。他今年两会的提案中,特别提到了推进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大面积普及与急救联动。 在调研中孙达发现,我国目前AED配置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数量少、找不到、监管弱、不会用。” 数量少是指设备普及不到位。2021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团体标准建议每10万人应配置100~200台AED。目前,我国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仅为15台左右。 找不到是指信息位置不准确。我国AED保有量本就不足,当前虽有数十款的AED地图小程序或App产品,但设备管理及信息呈现形式较为杂乱。在紧急状态下,往往很难就近快速找到可用的AED,很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监管弱是指管理单位不明确。AED在社会层面铺设后,往往不知道归谁管理和维护。AED是有使用寿命的电子产品,其内部电池与电极片的寿命约为3~5年,如监管单位不能做到及时监管与维护,会让AED丧失功能,成为摆设。 不会用是指急救培训不扎实。我国每年急救知识的普及人群有1000多万,普及率仅为1%,会使用AED的占比更少。 AED的普及和急救联动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此孙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尽快增加AED数量。一方面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AED厂商捐赠AED设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资金购买AED设备,捐赠给有需要的地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商业化运营模式增加AED数量。在保障AED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允许社会商业力量进入AED领域,促进AED得以规范快速地落地推广。 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的AED设备信息管理机制。要建设标准化的AED急救地图,出台统一的AED急救地图信息管理标准,规范AED急救地图与各大商用地图的整合。“群众打开任意一款地图,都能通过准确可靠的位置信息快速找到AED。”孙达建议,同时要整合各品牌AED的位置及状态信息数据,并与商用地图、120急救中心等数据库信息共享,紧急时可实现多方联动响应。 三是要建立AED设备监管体系。将AED设备信息联网,支持主管部门全面掌握设备运行数据,督促运维单位及时做好维护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保障使用寿命,让每台AED都能以最佳工作状态来应对紧急状况。 此外,孙达还建议加快社会化培育和发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面向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及公众,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复训,建立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能力。”孙达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3月03日 第 11 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