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诸岩松(1863-1922),字鼎如,号静山,人称茶山“岩松相”。世居温州东隅(现瓯海区)、大罗山西麓茶山地方。 诸公出身于富豪世家。其家产业为数不凡:据史载,解放前拥有良田三仟亩,分布上、下河乡(解放前称今瓯海三溪片为上河乡,梧埏片为下河乡)。在温州城内置宅多处,开设店铺,参股经营温州普华点灯公司,资金实力十分雄厚。 诸公岩松虽是一位豪门富主,但其性情耿直,平易近人,宽厚谦和,心地善良。他从未参与政事,更无仗势凌人,闾里相处,贫弱无欺。由于深受其姐夫清末著名朴学大师、经学家、教育家孙诒让的教育救国思想熏陶和影响,加之本人素有的远见足识,他年轻时,毅然捐献家中钱物,兴办国民教育。 据史料记载,光绪年间,乡绅诸家已设私塾,请名师为其家族子弟授业。民国元年(1912),岩松认为私塾教育弊端多,不适应社会发展,于是将自家正屋西边四间厢房拆改成“学堂楼”,创办茶山第一所“小学堂”,免费招收附近孩童入私塾学习。出资购买学生凳桌、教材课本,添置学生用簿册和教学仪器,自聘教师。几年后,诸公又将右边后屋用房腾出四间,改为教室,为扩充学生安排就读。民国十年(1921),经他提议,将学堂搬迁到茶山河头潭诸氏大宗继续办学,并正式定名为“茶山小学”。他资赠良田三十亩,作为固定办学费用。同时,修缮教室,添置教具,建设礼堂、演讲台、体育场等配套设施。教台上悬挂孙中山先生肖像,教台两侧摆放瓷罐花木,环境整洁,庄严肃穆。 民国十一年(1922),诸公病故,茶山小学由其子诸丽生先生继续承办。民国十八年(1929)即称“茶山乡中心小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诸丽生先生年迈,茶山小学由其子诸侪先生接任继续承办,抗战胜利后学校颇有规模,在校学生达二百余,教师十多位,其中有诸公孙女勤华。从民国十年至三十年的二十年办学中,学校一切经费和教师工资均有诸家支付。 此外,民国初年诸岩松先生还曾捐良田六亩给梧埏“三高”学校(现瓯海实验小学)作为办学经费。捐巨资给温州艺文中学(解放前称瓯海中学),诸公还被聘为董事长。 诸岩松先生一生不仅率“昆弟群徒”为茶山国民教育的兴办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祖孙三代相沐以继,共同为国民教育在茶山、温州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邑巨族莫能及也”。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